小国寡民。

使有什伯(bǎi)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(zhòng)死而不远徙(xí)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;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;

使人复结,绳而用之。

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

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

老子 《老子》


  这也是老子频频被误读的一段话。

  今人见识必定高于古人,带着这样的优越感读老,你很难看懂《老子》。不但是读不懂,还会时常不屑。“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。”

  这一段话,乍一看,很容易会觉得老子不是蠢,是蠢到已经在说胡话了,这是病,得治,但凡一个正常人,都不可能把原始部落当作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。

  君不见,老子开口“天下”闭口“善下”,早以明示他的态度,大国好还是小国好,根本无需讨论,百川归海,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,善于处下的国家,只会不可阻挡越来越大,圣人面对的,从始至终,都是天下。

  “小国寡民”,指圣人谦虚善下,以小国寡民的心态治国,不会认为自己国家很大,民众很多,有充足的资本可供折腾。

  “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”,指圣人制造强大武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制造伤害,仅仅是把它当作武力威慑的载体。

  “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”,“使民”,是圣人的职责,“重死”,是“使民”应有的基本素质。这一句,指圣人尊重生命,不会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而主动开疆拓土,因此“舟舆”和“甲兵”都没有出场的机会(其余诸本,此处均为“使民重死而远徙”,但“远”也可以解作远离,也能说通。且“不远徙”与上一句中“不用”对应,更易理解,所以沿用王弼注本内容)。

  “使人复结,绳而用之”,指圣人把因不同社会分工可能分化为不同立场的民众(比如上文的“舟舆”和“甲兵”)重新集结,拧成一股绳,把分散的众力重新凝聚成一股合力来应用。

  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”。同样是圣人的素质,指圣人知足常乐,没有会导致扰民的俗世欲望。

  民众因此自愿自发,爱国如家,展现出强烈的归属感。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