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生入死。
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人之生动之死地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
盖闻善摄生者,陆行不遇兕(sì)虎,入军不被(pī)甲兵,兕无所投其角,虎无所措其爪(zhǎo),兵无所容其刃。
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。
头羊和羊群整天忙忙碌碌,都忙了些什么呢?不过就是在忙着找路。
人也是一样,人整天忙忙碌碌,也不过是在忙着找路,用老子那个时代的话来说就是寻“道”。
“道”在何处?“道”为何物?推动着人一直在寻“道”的这个疑情,就是人人都有的慧根种子。六祖身后,禅师们破颜盛起的嬉笑怒骂,无一不是在给这颗种子浇水,助它长大,一旦它破土而出,就开成了悟,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,不疑不悟。
找一张地图,在地图上找两个点,比如你家和饭店。
接着,在你家跟饭店之间划出一条直线。
现在,要从你家去饭店,能不能就顺着你刚刚在地图上划出来的这条直线走?笔直走,不拐弯,假装这条直线上没有墙也没有坑,你能不能到饭店?
“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”
道,是道路,是现实生活中你家到饭店的那条路。
径,是捷径,是你刚刚在地图上划出来的这条直线。
你知道饭店就在那里,但你应该不会蠢到要走这条“捷径”,因为现实根本就不存在这条“捷径”,它只是你内心一个美好的幻像。
但直到此时此刻,对待绝大多数的目标,你总是会想当然地认为目标就在那里,只要笔直地向着它前进就行了,这样,你就走上了“捷径”。你眼里只有这条“捷径”,当然就看不见现实中你跟目标之间那条弯弯绕绕的道路了。
无数次撞墙,无数次掉坑,你依然不依不饶坚持要走“捷径”,一边骂着天地不仁,一边疑着自己不够努力,骂过疑过,继续努力撞墙掉坑。
喂!这夯货,不要东看西看了,说的就是你。
找一张长纸条,头尾相对旋转半圈,再把两端粘在一起,就成了一个 ∞ 莫比乌斯环。
走在“道”上,就像走在 ∞ 莫比乌斯环上一样,旁人看来你一会在前面,一会在后面,一会在上面,一会在下面,一会在正面,一会在反面,一会在里面,一会在外面,但你其实一直只是往前走在“道”的这一面上。“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,夷道若颣(lèi)”,有左有右的同时不左不右,始终没有偏离“道”,这就是“中”了。
如果在 ∞ 莫比乌斯环上任意最远的两点之间连出一条直线,顺着这条直线走,看似“捷径”,其实不通,即使走得通,你也只会脱离“道”的一面,走到“不道”的一面上。
“出生入死”,人一出生门的同时,就已经上了通往死门的路。
“徒”指步行。“生”之旅“十有三”,“死”之旅“十有三”,从生到死中间的这段旅程,还是“十有三”。
“十有三”何意?《史记·律书》上载:“数始于一,终于十,成于三。”为什么是“三”,而不是其它的数?因为“三生万物”,即使走到“十”,看似已经到了尽头,其实还有无限生机,“山穷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守“道”,就总有路可走,眼睛只盯着“捷径”看不见“道”,就只能是死路一条,最终自己把自己弄得无路可走。